笔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flowers-6585067_640 (2).jpg

  • 两位朋友分别推荐了 《心流》 和 《当下的力量》,但因为工作上烦心事太多,拖了两个月都没有读进去。家里正好有本薄薄的 《蛤蟆》,就读了一下。
  • 整本书以故事的形式展开,讲述了一位蛤蟆先生通过几次心理咨询,消除抑郁苦闷,重拾快乐和自信的过程。
  • 不同于那种 “两成故事,八成说教” 的大部头,这本书所有情节的推进都是借助蛤蟆先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对话来完成。给你的感觉就像是在读童话或者寓言,顺着故事情节,不知不觉就读完了。同时,作者想说的话也借人物之口说完了。
  • 挺幼稚的一本书,但为什么评价如此之高呢,应该和 “心理学” 这个品类有关系。试想一下,如果把这本书的主题换成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大概率就泯然于小学图书室了

  • 心理学是个很有意思的品类。
  • 大多数人对于去做心理咨询是抱有抵触心理的,这种抵触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我的问题太复杂”,“咨询师又不比我聪明”,“我能搞定”,“外人又怎么能救得了我”...
  • 但同时,人们又相信 “悟” 这件事,就是那种不管过往多么混乱混沌一团糟,“想明白了一瞬间就想明白了,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 的超然境界。
  • 而 “悟” 这件事,在中国的传统文学里,又都需要一个契机,或是一位高人点拨。这种点拨还不能是高中老师苦口婆心的那种,得是四两拨千斤那种。
  • 把心理咨询师和幻想中四两拨千斤的高人摆在同一评判标准里,能相信心理咨询师就怪了。

  • 回到这本书,文字幼稚好读,还起了这么一个人畜无害的名字,一上来就不会让你把他和世外高人联系在一起,也就没那么多的抵触和挑剔。
  • 心理咨询的第一次接触很重要,如果咨询师不能快速打破咨询者的抵触和挑剔——不管是真正解开了点什么或是单纯让他觉得你有两把刷子——基本就废了。
  • 故事中,咨询师苍鹭用一段沉默加一段挑衅完成了这个过程。作者其实也用这本书巧妙的完成了同样的过程,挺聪明的。

  • 互联网从业者多多少少都有点心理问题,996,职场生存、晋升的压力,35 岁的焦虑感,期权造福带来的对财务自由的畸形向往…这些问题伴随着每个人,对生活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却鲜有人正视。
  • 这本书可以作为一个挺好的心理学入门,让你不知不觉间知道了心理咨询发生作用的原理,也许就能让读者从单纯的抵触,转变为 “找个好点的咨询师试试?”
  • 至于书里的三种行为类型和人生坐标系,也许不那么重要。